彭玲,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文學院教師,共產(chǎn)黨員,博士、副教授。在高校工作16年,她多次獲“優(yōu)秀黨員”“優(yōu)秀教師”“優(yōu)秀班主任”“先進工作者”“魅力青年教師”等榮譽稱號,主持完成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,省教育廳項目3項,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3項;榮獲湖南省首屆微課大賽二等獎1項,婁底市哲學社會優(yōu)秀成果一等獎1項;出版專著1部,參編教材1部,在《北京師范大學學報》《中國文學研究》《暨南學報》等刊物上發(fā)表學術論文40余篇;指導學生參加歷屆省大學生寫作大賽,榮獲一等獎、二等獎、三等獎多項。
一、以情動人,以理服人
在傍晚的一節(jié)《文學理論》課上,彭老師為學生點開了一段視頻,那是電視劇《紅高粱》的片段。“我奶奶”九兒為了引開日本人,獨自一人走進了高粱地。身后,則是不停追殺的日本人。播完這個片段,窗外的天也一片火紅。對應要講的這個知識點,是文學文本所蘊含的歷史意蘊和民族精神,彭老師講到九兒身上光明磊落、敢愛敢恨的人格力量以及舍生取義、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時,幾度哽咽,熱淚盈眶。那節(jié)課上,同學們潸然淚下,為九兒的民族氣節(jié),也為這樣動情的課堂。原本抽象的《文學理論》課,彭老師總能講得生動、感人,引人入勝。原因無他,育人用真情,課堂才會真動人,課堂真動人,學生才會真信,真感動。
在專業(yè)上,彭老師不僅精通自己所教課程的知識體系,還常常將其他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運用到教學中,做到教材內容與學術熱點相結合。盡管從教16年,但彭老師堅持以“新人”的姿態(tài)對待課堂。“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和探討”是彭老師常常說的一句話。每次上完彭老師的課,總會有所收獲,并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世界上的標準答案很少,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。
在教學方法上,彭老師反對“滿堂灌”的方式,她樂于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。許多同學都表示,“彭老師常常鼓勵我們獨立思考和表達,上完彭老師的課,我覺得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?!?/span>盡管彭老師的課堂很受學生歡迎,但是,彭老師從不滿足,而是在教學改革的路上不停探索,永不松懈。2015年,她制作的微課作品《從“方韓大戰(zhàn)”看媒介文學事件》獲湖南省首屆微課大賽二等獎。2017年,為了扎實推進 “馬工程”重點教材的統(tǒng)一使用工作,彭老師又以此為契機,主持省級教學改革項目“馬工程重點教材使用背景下文學理論教學改革”,將教材優(yōu)勢轉化成教學優(yōu)勢,身體力行推動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,進教材,進課堂,進學生頭腦。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倡導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后,彭老師也積極投入其中,深入挖掘專業(yè)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,主持湖南省課程思政建設項目“基于馬工程教材使用的《文學理論》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”,以實踐行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,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。
二、以研促教,教研合一
“教而不研則淺,研而不教則空”這是彭老師堅持的理念。她認為教學與科研本質上不存在矛盾,而是相輔相成的。一方面,科研對教學有促進作用;另一方面,教學又能將科研成果落到實處。她相信,一個認真做科研的老師,其對教師這一職業(yè)的敬畏精神、對科研的專注態(tài)度、對學術的深厚情懷、對名利的淡泊心態(tài),這些對學生的影響遠遠重于知識的傳授。
走上工作崗位以來,彭老師在科研方面從沒懈怠。她撰寫論文、申報課題、參加學術會議,把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。由于學院辦公條件有限,老師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,為了能潛心辦公,彭老師經(jīng)常像打游擊一樣,跟學生一起尋找空余的教室“自習”。在致遠樓的不同教室,同學們經(jīng)??梢钥吹脚砝蠋煛坝霉Α钡纳碛?。平常站在講臺上的彭老師,此時搖身一變,成了和學生一起奮斗的“盟友”。有時,彭老師中午也沒休息,累了,就趴在教師的課桌上休息一會兒。在彭老師的影響下,很多同學都主動加入了自習隊伍,想和彭老師在教室“偶遇”,更想感受和彭老師一起學習的快樂。許多成功考上研究生的學生回憶道,“就是因為看見彭老師孜孜不倦的科研態(tài)度,我才堅定地走完考研的歷程?!?/span>
在彭老師看來,教師是一個成長性很強的職業(yè),高校教師更是如此。一個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,自己必須有一桶水。為了保持教師的“一桶水”,彭老師一直堅持自我學習,自我精進。2013年的時候,因為感覺自身知識的匱乏、知識結構的陳舊,彭老師想通過專業(yè)學習進一步充實自己,于是,報考了中南大學的博士研究生。進入博士階段,彭老師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,爭分搶秒地學習,扎扎實實地做研究。天道酬勤,3年后,彭老師便以一個“特優(yōu)”、兩個“優(yōu)秀”的成績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盲審,又以“全優(yōu)”成績通過答辯,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。拿到博士學位后,彭老師仍沒有半點松懈,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學習,刻苦鉆研專業(yè)知識,因而在課堂上能夠旁征博引,信手拈來。彭老師還偶爾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科研的心路歷程,在課堂講述中引述自己的科研成果,激發(fā)了很多同學的學術興趣。
三、不忘初心,用愛踐行
習近平總書記說: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,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,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(xiàn)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。”彭老師覺得,她的人生很幸運,因為她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遇到了好老師,有了這些老師辛勤的付出、無私的奉獻才有今天的她。因此,她想以自己人生中出現(xiàn)的好老師為榜樣,引導學生成長,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(yè)做出應有的貢獻。這就是彭老師的從教初心,這個初心使她在教書育人的路上盡職盡責,無怨無悔。
彭老師發(fā)自內心的關愛每一個學生。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,生活上碰到了煩惱,工作中面臨了難題都會找彭老師;家長和孩子溝通遇到了障礙,也會找彭老師。因此,彭老師微信、QQ中的好友多數(shù)是她的歷屆學生及其家長。學生和家長的電話和信息,無論多忙多累,彭老師都會回復。有時由于工作特別忙,沒有及時回復,但是,工作忙完后,彭老師會第一時間回復。少數(shù)遭遇人生難題的同學,總會發(fā)大段大段的信息向彭老師傾訴,彭老師不僅細細看,而且,認真回。一般而言,彭老師回信息的文字量和學生發(fā)信息的文字量盡量持平,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(她)的重視,因此,學生特別信任彭老師。
除了學生信任彭老師,家長同樣如此。有一個已經(jīng)畢業(yè)的學生,因為有輕微的抑郁傾向,加上工作的不順利,打電話向彭老師傾訴。彭老師從與他的對話中感受到了其情緒的不穩(wěn)定,很是擔心,多方聯(lián)系,找到他母親的聯(lián)系方式,和他母親溝通了半個多小時。由于該生的母親遠在外地,非常著急,彭老師特別能理解這位母親的擔憂,因此,又四處聯(lián)系該生曾經(jīng)的同學,希望身邊的朋友能共同幫助該生走出困境。從此,這位母親如果碰到和孩子溝通方面的問題,就會給彭老師發(fā)信息,彭老師總是耐心回復。
有時,信息和電話也不能解決學生的人生之惑。彭老師便會停下手頭的工作,約學生出門散散心,因此,我們經(jīng)常會在校園的各個角落,看到彭老師和學生散步的“風景”,也可以在食堂看到彭老師和學生共進中餐的溫馨一幕。對于學生面臨的人生難題,彭老師會真誠又耐心地給出自己的建議,并常常安慰學生,“有時候同一個問題,換一種想法,往往就看見了截然不同的風景?!?
有的時候,學生會拿出自己寫的文章和做好的考研真題給彭老師點評,要花很多時間,但是,彭老師毫無怨言,每次都利用中午或晚上休息的時間認真批閱,當面點評,直到學生了解透徹為止。有時看到彭老師疲憊的身影,學生會問彭老師是否值得。彭老師總是說:“我從來沒有想過值不值得,這是做老師應該做的。只是,我的工作任務和生活瑣事實在太多,對于學生的要求,很難顧及周全,這是我最為愧疚,也最為無奈的?!?/span>
彭老師主要擔任《文學理論》《中國文化概論》兩門課程的教學工作,在教學過程中,彭老師會結合課程特點,引導學生關心國事民瘼。她常常對學生說,“大家以后一定要承擔起一個大學生應有的社會責任,潛心投身于教育、學術、文化等事業(yè),積極地服務于社會。”在她的影響下,無數(shù)文學院的學子,畢業(yè)后走在中小學教育的第一線;有的學生,甚至奮斗在貧困地區(qū)教育的第一線。他(她)們將愛的種子,播撒在祖國各地。
大道至簡,彭老師的道就是愛,她用人世間最美好的愛,溫暖了學生的心,照亮了學生前行的路。